毛霉菌病是一种由毛霉菌目真菌引起的血管侵袭性真菌感染,其发病率正在上升。毛霉菌可通过吸入、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破损的皮肤进入易感宿主,这些途径导致了鼻-眶-脑、肺、胃肠道或皮肤/伤口感染,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毛霉菌病最常见的易感因素包括糖尿病、血液恶性肿瘤、实体器官或干细胞移植、中性粒细胞减少、糖皮质类固醇的使用等。
尽管毛霉菌病有内科和外科治疗,但死亡率仍然很高。 局部感染病死率20%~50%,而在播散性毛霉菌病中病死率可高达70%~90%[1]。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将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毛霉菌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早期识别宿主因素,仔细评估患者临床表现,同时借助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微生物学以及分子检测等手段来实现。特别是PCR、mNGS的分子诊断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确认感染和确定相关菌株的有利工具,一方面可以准确地在物种水平上识别培养物菌株,另一方面能够识别以前不常见的属/种,有助于毛霉菌病早期诊断。
1
毛霉菌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断最新进展
文献信息
Epidemiologyand Diagnosis of Mucormycosis: An Update
发表时间及杂志:
2020年 《Journal of Fungi》
IF:5.724
作者单位:希腊莱科医院重症监护室
摘要
毛霉菌病是一种由毛霉菌目真菌引起的血管侵袭性真菌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鼻脑型、肺型、皮肤型、胃肠道型、播散型或其他,其中包括罕见型,如心内膜炎、骨髓炎、腹膜炎、肾炎等。毛霉菌病首次被描述是在1876年,一位死于癌症的患者右肺有出血性梗死伴有真菌菌丝和少量孢子囊。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病例被诊断出来,疾病的发病率也增加了。目前,毛霉菌是仅次于曲霉的最常见的霉菌病原体,能够导致恶性肿瘤或移植患者的侵袭性真菌疾病。毛霉菌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这是全球最常见的潜在危险因素。
毛霉菌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确切的发病率尚不清楚,因为很少有基于人群的研究,而且在时间、人群、定义或诊断程序方面存在差异。毛霉菌病在印度的流行率大约是发达国家的80倍,约为每1000人0.14例。
注:毛霉目中,55个属,有261个种,其中38种与人类感染有关。真菌孢子通过吸入、摄食或直接接触进入人体。 世界上最常见的物种是根霉(Rhizopus arrhizus,原名米根霉)。 其他分离到的真菌有横梗霉属、毛霉菌、根霉菌、小克银汉霉、瓶霉属、Apophysomyces、科克霉科、雅致放射毛霉和共头霉属。
分子方法已经发展成为确认感染和确定相关菌株的有用工具,一方面可以准确地在物种水平上识别培养物菌株,另一方面可以检测组织中的毛霉菌。一般来说,ITS区域是真菌中测序最广泛的DNA区域。ITS测序在物种水平甚至物种内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是非常有用的,被推荐为毛霉菌种鉴定的一线方法。现代诊断工具能够识别以前不常见的属/种,如Apophysomyces或瓶霉属。新出现的种包括同合根霉、Thamnostylum lucknowense、不规则毛霉和Saksenaea erythrospora。
关键词:毛霉菌病;流行病学;诊断;接合菌病
2
来自美国临床样本中毛霉菌病的流行病学和抗真菌敏感性
文献信息
Epidemiologyand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ies of Mucoralean Fungi in Clinical Samples fromthe United States
发表时间及杂志:2021年《J ClinMicrobiol》
IF:11.677
作者单位: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
目的
近年来,全球毛霉菌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原因是面临感染风险的个体数量增加。这种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关注的问题,因为不同地理区域的物种分布不同,不同的物种之间的易感性分布可以引起高度侵袭性感染。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美国毛霉菌分离株的流行病学和易感性,采用表型特征和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鉴定,采用CLSIM38微量肉汤稀释法对两性霉素B、艾沙康唑、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在52个月的时间里,分析了854个分离株,其中11个属,26个种以上,其中根霉属(58.6%)为优势属,毛霉属(19.6%)次之。上呼吸道(30.6%)和下呼吸道(24.5%)是分离株的主要培养部位,其次是上肢和下肢(分别为11.8%和10.9%)、腹部/胃肠道(4.2%)、体液(即血液和尿液,3.5%)、眼眶(1.8%)和中枢神经系统(1.6%)。34%的分离菌来自上呼吸道/眼眶/中枢神经系统联合区。上呼吸道标本以根霉菌属(77.8%)居多,其次为横梗霉属(9.2%)和根毛霉菌属(5.4%)。只有2.3%的上呼吸道标本培养出毛霉菌。从下呼吸道培养的细菌中,该属占20.1%,仅次于根霉属(52.6%)。共从血液和尿液中分离得到30株,其中24株来自血液培养,以毛霉菌为主。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来自血液或尿液的培养物是否代表真正的感染还是污染。
注:2015年10月至2020年1月,对美国各机构854株毛霉菌属分离株进行了物种水平的DNA序列分析。
在两两比较中,两性霉素B对所有属的体外活性最强,其MIC为0.25mg/ml,除对小克银汉霉属外(MIC为1.30mg/ml),活性最高的是泊沙康唑,其次是艾沙康唑。唑类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模式存在差异,艾沙康唑的变异性最大。对美国毛霉菌分离株的流行病学和抗真菌易感性模式差异的认识可能会协助临床医生选择抗真菌治疗方案。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发现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
注:2015年10月至2020年1月期间,美国各地机构854株毛霉菌分离株及其部位。
关键词:毛霉菌病;毛霉菌;药敏;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艾沙康唑;根霉;抗真菌;敏感性
3
肺毛霉病:危险因素,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相关性
文献信息
PulmonaryMucormycosis: Risk Factors, Radiologic Findings, and Pathologic Correlation
发表时间及杂志:
2021年《Radiographics》
IF:6.312
作者单位: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放射学系
摘要
肺毛霉病(PM)是一种罕见的真菌感染,最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真菌生长在腐烂的食物、土壤和动物粪便上,病人通常因吸入孢子而感染。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恶性血液病和实体器官或干细胞移植。
肺影像学表现
(1)感染的CT表现多变。在PM早期,最初的CT可能只是显示血管周围的毛玻璃样病变,随后出现更广泛的影像学表现。毛玻璃样病变通常进展为实变、结节或包块;
(2)结节和肿块周围可能有磨玻璃晕轮征,但这是一种非特异性征象,据报道频率在19%-53%之间。此外,由于它通常被描述为侵袭性肺曲菌病(IPA)的影像学特征,磨玻璃晕轮征作为诊断辅助作用较小;
(3)由于真菌倾向于侵入血管系统,坏死是常见的特征;
(4)极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能表现为侵入性支气管或气管内肿块。
注:最常引起毛霉病的属。
治疗
对于PM患者来说,及时开始治疗至关重要的。两性霉素B基础治疗的启动延迟与死亡率增加两倍相关。大多数唑类抗真菌药物对毛霉病没有显著的活性。这些药物包括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对毛霉菌目中的许多物种都显示出了活性。然而,泊沙康唑目前还没有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毛霉菌病,尽管研究评估了它作为PM抢救疗法的使用,显示其成功率在65%到70%之间。艾沙康唑被FDA批准用于毛霉菌病的初级和挽救性治疗,尽管与两性霉素B相比其有效性的数据有限。
对于局部疾病的患者推荐手术治疗,与单独使用抗真菌治疗相比,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手术通常只用于单灶性疾病,包括楔形切除、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手术治疗双侧疾病并不常见,但已证明对源头控制有效。
4
COVID-19相关毛霉病:病例报告和系统回顾
文献信息
COVID-19-associatedmucormycosis:Case repo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发表时间及杂志:2021年《Travel MedInfect Dis》
IF:20.441
作者单位:土耳其萨姆森医院感染科
背景
近年来,COVID-19相关的毛霉菌病病例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印度。本文描述了一例COVID-19相关毛霉菌病患者,并搜索和分析了现有的医学文献,以描述COVID-19相关毛霉菌病的特点。
方法
一名54岁男性,因严重COVID-19肺炎住院,患者被给予长时间大剂量的类固醇, 患者发展为上颌骨-筋膜毛霉菌病,死于败血症。 作者文献检索了30篇文献描述的100例患者,发现报告的大多数(n=68)来自印度,76%为男性。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使用糖皮质类固醇(90.5%)、糖尿病(79%)和高血压(34%)。 此外,广谱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也得到关注,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鼻-眶(50%),其次是鼻-鼻窦(17%)和鼻-眶-脑(15%)。99例患者中有33例死亡(33.3%)。
注:胸部x线平片显示正常,但HRCT显示感染后纤维化改变。
注:头颅MRI图像显示右侧上颌窦不规则(箭头),邻近眼眶和口腔毛霉菌病 。
结论
类固醇的使用、糖尿病、环境条件、过度使用抗生素和缺氧是主要危险因素。 尽管有内科和外科治疗,死亡率仍然很高。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冠状病毒;毛霉菌病;毛霉菌;真菌感染
5
案例报道:免疫抑制女性血培养检出卷枝毛霉
文献信息
Detection ofthe Dimorphic Phases of Mucor circineloides in Blood Cultures from anImmunosuppressed Female
发表时间及杂志:
2021年《Infect Dis》
IF:5.838
作者单位: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病理与实验室医学系
摘要
由于血液培养几乎总是阴性,毛霉引起的真菌血症较少见。本文描述了一例有鼻窦感染史,结节病和IgG缺乏的卷枝毛霉菌真菌血症的病例。该分离物的鉴定是通过以下证据支持:微观形态以及其在厌氧条件下转化为酵母形式的能力。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并逆转了潜在的易感危险因素后,患者预后良好。
案例描述
一名38岁女性,因呼吸短促、咳嗽伴黄脓痰、发热39.4℃、鼻窦充血、咽痛,于印第安纳州农村某医院急诊科就诊。病史:结节病、IgG缺乏和鼻窦感染。入院前1周有头孢地尼治疗史。患者服用抗生素后病情有所好转,但治疗结束后症状恶化。胸部x光片无异常。最初就诊时外周血标本显示白细胞增多、高血糖、低钾,入院时收集的两组血液培养24小时内呈阳性。革兰氏染色结果报告有真菌成分存在。
注:血培养阳性的革兰氏染色。
(a)少裂宽菌丝,分枝呈直角(100倍放大);
(b)环状出芽酵母,类似巴西副球孢子菌(放大500倍)。
在有氧羊血琼脂和巧克力琼脂平板上观察到霉菌生长,生长迅速的絮状菌落最初是浅灰色到黄色,在35℃下孵育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棕色。
注:乳酚棉蓝染色镜检显示卷枝毛霉菌。
(a)对称分枝孢子囊(100倍放大);(b)环状孢子囊(200倍放大);(c)孢子囊(100倍放大);(d)小柱(200倍放大)。
参考文献
[1] Zilberberg MD, Shorr AF, Huang H,et al. Hospital days, hospitalization costs, and inpatient mortality amongpatients with mucormycosi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US hospital dischargedata[J]. BMC Infect Dis,2014,1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