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医学

CHIF-NET 监测单位负责人/执行负责人简介(按医院名称笔画顺序排列))

-本期特邀专家点评- 巨春蓉 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器官移植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呼吸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肺移植学组委员国家卫健委中国肺移植内科质控委员会副组长感染是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的主要并发症,研究表明[1]约3%的供体在生前就存在严重感染或长时间入住ICU,因此供者来源感染(Donor-de...

疑惑:脑脊液检出好多口腔菌怎么解读? ①如果mNGS时代还没有到来,看到下面这一份脑脊液检测结果,您会怎么考虑?这么多菌,我的娘呢,鬼知道哪个是真的?反正我不信,我半信半疑,或者我听过但是没有诊断过…  ②追溯病例中患者,你会发现该患者因颅内占位就诊,随后诊断为脑脓肿,且几个月前有拔牙史。上述病例并非个例,因此我们制作了IDseq大数据下脑脓肿相关的案例简报,欢迎查看。-文末附mNGS时代...

本期特邀共识撰写专家点评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也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对病原体的及时准确诊断是诊断、治疗和控制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关键所在。核酸检测方法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逐渐成为临床中重要的检测手段,但在临床工作中针对儿童患者如何规范的应用核酸检测方法,是临床工作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因此,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等19家权威单位联合推出《儿童...

‍‍‍‍‍‍‍‍‍‍‍‍‍‍‍‍‍‍‍‍‍‍‍‍‍‍‍‍‍‍‍‍‍‍‍‍‍‍‍‍‍‍‍‍‍‍‍‍‍‍‍‍‍‍‍‍‍‍‍‍‍‍‍‍‍‍‍‍‍‍‍‍‍‍‍‍‍‍‍‍‍‍‍‍‍‍‍‍‍‍‍‍‍‍‍‍‍‍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表明,宿主微生物群作为机体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也是调节肿瘤易感性和疾病进展的重要媒介,这些微生物主要通过间接途径,包括代谢物和免疫调控等对远端或近端肿瘤组织发挥作用。西...

‍‍‍‍‍‍‍‍‍‍‍‍‍‍‍‍‍‍‍‍‍‍‍‍‍‍‍‍‍‍‍‍‍‍‍‍‍‍‍‍‍‍‍‍‍‍‍‍‍‍‍‍‍‍‍‍‍‍‍‍‍‍‍‍‍‍‍‍‍‍‍‍‍‍‍‍‍‍‍‍‍‍‍‍‍‍‍‍‍‍‍‍‍‍‍‍‍‍‍‍‍‍‍‍‍‍‍‍‍‍‍‍‍‍‍‍‍‍‍‍‍‍‍‍‍‍‍‍‍‍‍‍‍‍‍‍‍‍‍‍‍‍‍‍‍‍‍‍ ‍‍‍‍‍‍‍‍感染性疾病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一直围绕“宿主-病原-药物”的金三角进行探索。病原菌...

本期特邀共识撰写专家点评 如今,mNGS正处在临床转化应用的快速发展和在医疗机构内本地化检测模式的探索阶段。我们去年12月份开展的一项关于mNGS本地化的临床应用体会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92%的实验室(共38家医疗机构参与)认为现阶段有必要在医院内实验室开展mNGS,并且90%以上的实验室反馈本院临床医生对其提供的mNGS检测结果总体上是满意的。 但从技术层面讲,mNGS无疑是目前最为复杂...

‍‍‍‍‍‍‍‍‍‍‍‍‍‍‍‍‍‍‍‍‍‍‍ 全球真菌年感染超100万例[1],且感染率仍在不断升高。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主要包括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和氟胞嘧啶类。由于真菌耐药性的问题以及现有抗真菌药物的有限性,真菌感染对公共健康构成了重要威胁。MRC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团队在《Nat Rev Microbiol》发文,介绍了抗真菌药物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并探讨了细菌和真菌耐药机...

‍‍‍‍‍‍‍‍‍‍‍  近年来在重症肺炎和免疫抑制患者肺炎中不同类型病原体(如细菌与真菌、细菌与病毒、真菌或原虫与病毒)的混合感染趋于增加。老年、多种基础疾病、意识障碍、营养不良、免疫抑制、机械通气和其他侵袭性诊疗技术、终末期疾病、长期住院等都是混合性感染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发现上述危险因素或者经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都应该提高警觉,考虑到混合感染的可能。混合感染尽管在临床上相当常见...

高通量测序(mNGS),数字PCR(ddPCR)等非培养微生物检测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加全面和精确的揭示了血流感染(BSI)的病原微生物。ddPCR和mNGS在对BSI病原检测较传统的培养方法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然而,新技术出现都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合理规范的使用新技术要“head-to-head”比较各种技术的优劣。对比mNGS、ddPCR、血培养对BSI病原的检测能力,是后续合理规范使用各...

‍‍‍‍‍‍‍‍‍‍‍‍‍‍ 传染病与动物有密切关系,动物源性病原体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到人群,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据统计有75%以上的新发人畜共患病来源于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1]。有些动物源性传染病相对罕见,感染链之间可能没有明确的联系,例如猴痘病毒。猴痘病毒来源于热带雨林中的猴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以外地区很少出现猴痘感染病例,最近却成为全球新闻热点,但关于病毒动力学和脱落时间的...

首篇新生儿感染领域mNGS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 近日,《中华儿科杂志》发布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周文浩教授牵头,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与专家经验,撰写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共识主要目标读者为儿科尤其是新生儿科专业医生,从mNGS技术的临床适应证、标本采集与转运、报告解读等方面给出建议。  该共识是国内第一个新生儿感染领域mNG...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NGS)可以对极少量的核酸进行测序,可以在极高人源背景下检测到疑似感染病原体。然而,背景污染尤其是来源于检测组分的试剂工程菌无处不在,对检测结果准确判读带来极大挑战。 一些试剂工程菌比如污染伯克霍尔德菌,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等临床致病的可能性较低,又在阴性对照高频出现,根据菌种类型相对容易判断。而检测试剂中低载量的“临床”试剂工程菌比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在临床非...

人体是由人体细胞和各种微生物的集合。微生物定植于人体,数量巨大,与人体共生的微生物数量可达人体细胞数量10倍之多,在调节宿主代谢、内分泌和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人体特定的身体部位形成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如人体的皮肤、肠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存在定植菌,这些微生物在相应部位寄居,形成相对稳定的群落并与人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每个个体中的微生物群的组成都是独一无二的,研究这些定植微生物在...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全球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其致病因素较成人更为复杂,且病情隐匿不典型。因此快速明确病原体对疾病的诊治、减少患儿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因其具有无偏移、广覆盖和敏感性高等特点,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领域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阶段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如何规范的应用mNGS,是临床十分关心的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明贵教授牵头,组织感染病学、呼吸病学、临床微生物学等领域专家共同撰写首篇《呼吸系统感染中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临床应用与结果解读专家共识》。共识就呼吸系统感染送检mNGS的临床适应症、标本的选择和报告解读等方面进行了证据总结,给出23条推荐意见,并首次针对呼吸道mNGS结果详述了不同类型标本检出不同微生物的临床意义。以期为呼吸系统感染中mNG...

关注
探微医学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support@miamed.cn
市场营销:sale@miamed.cn